close

sls.jpg

十二烷基硫酸鈉又稱月桂基硫酸鈉 (Sodium lauryl sulfate,SLS),白色或淡黄色粉末,易溶於水。「SLES」及「SLS」兩者存在著密切的關係,皆為化學界面活性劑,主要是由石油、椰子油或棕櫚油提煉後再經磺化作用而成,但兩者性質及化學結構上是不同的,SLES 為 SLS 經過「乙氧基化」之衍生物。由於 SLES 的分子較大,含有較少之蛋白質變性成分,一般普遍認為刺激性略低於 SLS,不過多年來此二者成份之安全性不斷受到爭議。

 

  • 用途
    8成以上的個人護膚用品和家居清潔用品中都含有 SLS 或 SLES 界面活性劑,因具有優異的去油、乳化和發泡力,清潔力極強且廉價,被廣泛應用於洗卸用品、洗髮精、沐浴精、肥皂、洗衣粉、洗碗精、去污劑及牙膏等。在工業上SLS多用於地板清潔劑、除油劑、汽車清潔劑中,由於帶有極強的腐蝕性,所以有利於清除工業產品的油膩。

 

  • 風險
    相關研究指出SLS對肌膚或眼周粘膜具有刺激性,因爲過強的去脂力,將破壞保護皮膚表面的皮脂膜,長期下來將使得皮膚自身的防禦能力降低,引起皮膚炎、皮膚老化等現象,導致皮膚容易吸收其他致癌成分,並滲入促進各種癌症的成分。在化妝品成分審查(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)的評估報告中表示,在長時間使用的產品中,SLS 濃度不應超過1%*。
    臨床研究結果亦顯示,2%濃度以上的 SLS 如接觸到頭皮表層,容易引致脫髮或過敏反應。高濃度的 SLS 添加在牙膏中為泡沫劑,可能刺激黏膜,誘發和加重口腔潰瘍,導致口腔黏膜乾燥、牙齒遇冷過敏等反應。
  • 目前「人類皮膚刺激性」貼布評估 (Patch Test) 中,被作為刺激性反應的對照組成分。近期美國的研究結果顯示,以2%濃度的 SLS 敷在皮膚上作測試,確實令受測試對象出現眼睛刺痛或過敏的現象,而且濃度愈高,刺激程度也愈高。該研究更指出,SLS 可能會影響幼童眼睛正常發育,對成年人來說,可能導致白內障。

 

  • 爭議
    SLS 和 SLES 本身並不是致癌性成份(Carcinogen),但由於該成份刺激性較大,若高濃度且長期使用下,可能會有促癌的可能性,製造 SLES 時所產生的1,4-dioxane 副產物有可能有致癌的風險。
  • 目前文獻資料中美國FDA宣稱,在化妝品中微量的1,4-dioxane 對消費者是無害的,但同時也建議廠商在製程中利用真空汽提 (vacuum stripping) 的方式把這成份的濃度降到最低。因此,為了安全仍須注重 SLS 和 SLES 成分的濃度以及長期使用的頻率。

 

  • 敏感人群
    孕婦和幼兒、口腔潰瘍患者、乾性及敏感性肌膚

 

  • 國際規定
    目前國際間包含歐盟、美國及日本等國的管理規範並未禁止使用 SLS 和 SLES 於化粧品中。

 

  • 台灣法規
    台灣衛生署規定 SLS 成分含量不得超過產品總量的 0.2%。

     
  • SOLARA的選擇
    儘管
    SLS 和 SLES 本身並非毒物,也沒有致癌的科學直接證據。美國癌症協會也證實,使用有SLS (Sodium Lauryl Sulfate) 的產品不會致癌,但有鑒於 SLS 對皮膚及眼睛有刺激性,SOLARA秉持一貫謹慎的態度,挑選不含 SLS 和 SLES 界面活性劑的產品,希望提供給長期使用且敏感族群(尤其如孕婦和幼兒)一個無後顧之憂的安心選擇。

  • 資料來源:

  • *mercola.com

    *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Assessments 化妝品成分安全評估委員會

    *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651417/

    *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9656847

文章標籤
#界面活性劑 #SLS & SLES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SANKKO 的頭像
SANKKO

SANKKO

SANK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